池上是最美的縱谷 地理環境 一 、行政區   本鄉是台東縣縱谷區位置最北之平地鄉鎮。鄉公所下轄福原、福文、大埔、新興、慶豐、大坡、錦園、萬安、富興、振興等10村。福原、福文、大埔、新興等四村,分佈於平原中心地帶;其中福原、福文、大埔三村為集村、新興村為散村。   本鄉之行政區、文教區、商業區集中在福原村,主要之交通幹線也通過本區,由北而南貫穿池上平原。因族群分佈關係,大埔村又分為東西二區。東區居民為阿美族與閩客族群混居且鄰近市集,在福原、新興二村之間;西區則在中央山脈山麓,居民多數為阿美族。   本鄉東側之海岸山脈山麓自北而南為:大坡、慶豐、錦園、萬安、富興、振興等六村,前四村屬集村形態,富興、振興二村為散村。大坡、慶豐二村鄰近省道台9線,交通頗為方便。錦園、萬安、富興、振興四村,都是沿197號縣道分佈之村落。由於距市集及縱谷主要交通線稍遠,因而習稱內四村。但錦園村、萬安村卻是本鄉最早開發之處。 二、鄉界   本鄉位於台東縣、花蓮縣之交界處,北側之大坡溪與富里鄉之鄉界,即是東花二縣在縱谷中之縣界。廣原聚落東南山稜山麓是本縣海端鄉、池上鄉及花蓮縣富里鄉、卓溪鄉四鄉交界之處,本鄉北界即由此沿龍泉溪(萬朝溪)北側向東南接大坡溪注入秀姑巒溪,經縣界橋後繞過公頂山北側,再經大坡北溪源頭之鞍部再向東南至堵開埔山,以北為富里鄉,以南即本鄉轄區。   東側鄉界較為單純,由堵開埔山起,沿鱉溪背斜稜線向西南而行至嘉武溪支流北溪之溪源處止,長約廿公里,稜線以東為本縣東河鄉之泰源盆地。   本鄉西南以新武呂溪,南以嘉武溪與關山鎮接壤,本鄉西側鄉界較為零亂且無明顯之天然地形,大致在大埔山西側高度約1,000公尺以下之山地為本鄉轄區。 三、聯外關係   交通建設是一地區發展的主要因素之一,本鄉雖然僻居縱谷地帶,但近年來由於公路之開發,使本鄉位居縱谷南段之樞紐地位。其主要交通路線分述如下: (一)鐵路 池上站是本鄉鐵路唯一之停靠站。自民國81年南迴鐵路通車,環島鐵路系統完成之後,由於行車快速、平穩、安全方便,已成為縱谷居民對外之主要交通線。 (二)公路 公路在台東縱谷中發展較晚,在民國48年以前本鄉境內並無公路橋,南下台東需涉水過溪。至民國48年6月17日鐵公路兩用橋通車後,鄉民即不必涉水過新武呂溪。民國66年初來橋通車後,鐵公路兩用橋即予封閉。至民國72年池上大橋通車,即為目前之省道台9線所經之路線。民國73年本鄉境內之省道台9線進行拓寬及舖設柏油路面工程,至民國83年擴建池上大橋完工通車。 1、台9線:是東部公路交通系統之大幹道、北起台北市經宜蘭、花蓮、台東到楓港接台1線縱貫公路。自民國73年以後,因道路拓寬及改善完成,鄉民在縱谷地帶活動,都改採公路。以致本線車流如織,由本鄉至花蓮約2小時車程,南下台東約1小時車程。目前縱谷沿線已是本省新興的觀光公路。 2、台20線:即習稱之南部橫貫公路,由海端鄉翻越中央山脈可通至台南縣玉井鄉,本鄉有台20甲線經初來橋後銜接本線。台20線雖是本鄉往台南之捷徑,但因係高山公路,車道狹窄、路彎坡陡且山區多雲霧,故通行車不多,已成為以觀光為主的旅遊路線,沿途仍多原始之高山林相。 3、台23線:本線是台東縱谷南段行經海岸山脈脊間谷地之公路,由富里鄉向南經「鱉溪」、經泰源盆地,至東河橋接台11線東海岸公路,全長約43公里,沿線風景秀麗,甚具觀光價值。本鄉大坡村有花東四線產業道路,行約10公里,可在豐南聚落接台23線,但路況不佳。 4、縣197線:本段公路是本鄉至台東之次要道路,惟因路況不佳而少行旅,僅為本鄉內四村居民進入池上市區之主要交通線。本線幾乎全段都建築在利吉層之上,卑南溪又逼近山麓,故路面起伏很大。且逢雨即塌,路況不甚穩定,故本地居民甚少經由本線前往台束。沿線現有電光大橋、寶華大橋、鸞山大橋、利古大橋越卑南溪西接台9線。 四、面積    本鄉東西最寬之處寬約8.5公里,南北最長之處長約15公里,面積8,268.5455公頃,占全縣總面積的 2.35%。其中平原面積為3,652公頃,丘陵面積為3,350公頃,山地面積僅1,267公頃。   池上平原是本鄉居民主要之生活空間,鄉內大坡、振興社區位在河階之上,其他社區與聚落全部都分佈於平原地帶。本鄉位於平原之村落面積較小,如福原、慶豐、萬安、新興等村,若各村轄區包含山地時則面積較大,如大坡、大埔、錦園、富興、振興等村;福文、新興二村雖含山地部分不多,但村內乾旱地區較多,故面積也較大。   人文 本鄉位於台東縱谷南段卑南溪、秀姑巒溪之分水處。卑南溪在鄉境之支流,有屬於其上游源自中央山脈的新武呂溪,另匯聚海岸山脈的萬安溪、富興溪、四號橋溪、泥水溪、嘉武溪等。新武呂溪之上游發源於中央山脈之關山主峰(3,666公尺)的東坡,在初來橋出谷,河道頓形開闊,並沿新武呂溪沖積扇南緣東流,至本鄉富興村時受阻於海岸山脈而折向南流。沿途續收集來自兩側山地之支流,在鹿野鄉東南方切穿海岸山脈與卑南山之間山地後,於台東市北方注入太平洋。在入海口與利嘉溪、知本溪等共同沖積台東平原。卑南溪全長84公里,為本島主要河川之一,也是縱谷中的第一長河。卑南溪在富興村南折之處,以上之河段稱為新武呂溪,南折之後始稱卑南溪。 新武呂溪鳥瞰圖,溪床為網狀流路   本鄉屬於秀姑巒溪水系的有:大坡溪、龍泉溪及大坡池(含錦園溪)。秀姑巒溪在縣界橋之西匯集以上三源沿縱谷東側北流,並收納縱谷中段兩側山地支流之後,至瑞穗鄉武德大橋轉向東行,橫斷海岸山脈,在長虹橋東注入太平洋,全長81公里,為本島之主要河川,是台東縱谷中的第二長河。   本鄉最重要之河川是新武呂溪,河流長、水量多、河道寬,是農田灌溉水源。其他溪流因為河道短、集水區小,溪中平日少見溪水,這些小溪之主要功能在排除降雨時之逕流而已。 臺東縣池上鄉公所 臺東縣池上鄉中山路101號 95841 No.101, Jhongshan Rd., Chihshang Township, Taitung County 958, Taiwan (R.O.C.)